▲楊雪梅正在健身。圖/楊雪梅社交賬號截圖
“未來的學生你好,今天你的博導給你表演一個負重15公斤引體向上。插一則廣告,深圳985高校招博士后,化學專業,有意私我?!睋饷骶W綜合報道,近日,哈工大深圳校區副教授楊雪梅以這樣一則別致的招生“廣告”火出圈。
這位“90后”副教授,平時踏踏實實做學問,業余時間則酷愛健身。她的“野心”很大:要做肌肉含量最高的教授??芍^“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”的多能型選手。
“90后”博導、擼鐵秀肌肉、發健身視頻招生……這位副教授有些“不走尋常路”。傳統印象中的學者一般是文質彬彬、不茍言笑的,甚至,也不妨說,有的還可能有些“書呆子氣”。
楊雪梅不一樣,不僅守得住書齋,做得了實驗,還能在健身房里擼鐵揮汗,拍短視頻為自己打Call(加油打氣)。文武兼修、雷厲風行,這不太“學者”,但很“90后”。
楊雪梅火了,當然是因為“金剛芭比”的身形與其學者身份產生了反差。這種反差的背后,其實是一種精氣神,傳遞了一種新形象。即學者并非都是皓首窮經、緊鎖眉頭的學究狀,也可以很松弛、很青春,就像每一個年輕人應該呈現得那樣。
這種新形象,與高校里的代際傳承不無關系?,F在,很多高校里,已經有大量“90后”“95后”年輕人登上講臺。生長于數字時代的他們,思維更活躍,思想更開放,有更多元的審美標準,也很懂得如何自洽。他們在努力撕掉社會加諸學者身上的刻板標簽。
擼鐵招生的楊雪梅給高校教師帶來這樣一種啟示:人生并非只有講臺與論文,教學與科研之外,也可以開拓并擁有豐富的社會生活與興趣愛好。這樣的選擇,既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盈,對授業學生來說也是有益的示范。
輿論經常講大學生、研究生應該如何安身立命,其實讓學生怎么做,不妨先強調教師怎么引導示范。呼吁學生不要死氣沉沉,要富有探索精神,要走向廣闊社會,這些身邊的老師,就是最好的學習對象。所謂言傳身教,有言傳也要有身教,學生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會,教師也不應辜負了這種期待。
往深了說,很多時候,社會一提到“教授”“學者”,總會自動賦予他們一種崇高感。這符合尊師重教的社會傳統。但從現代社會分工來看,所謂教授、學者,也不過是一種職業門類,他們與這個社會上的其他勞動者,并沒有什么本質不同。倘若以這個視角觀察楊雪梅,也就不顯得那么不同尋常了。
這兩年,我們看到很多年輕大學老師在“整活兒”,擼鐵招生也好,課堂花式PPT(演示文稿)也好,都顯示了一種新的氣象。其實,仔細觀察,有趣的靈魂也并非專屬于高校里的青年教師們。
中山大學物理學教授何廣平,象牙塔之內,他是一絲不茍專心科研的教授;象牙塔之外,他是披肩散發盡情搖擺的搖滾樂手。還有喜歡攝影與追劇的顏寧,在簡歷里自嘲與自黑的南開教授胡金牛,如此等等,都讓我們看到了高校教授活潑潑的另一面。
無疑,楊雪梅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是積極向上、令人耳目一新的,為學者的存在方式提供了另一種版本的答案。這種人生態度值得嘉許。但是,也要強調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、經驗與路徑,未來怎么走,不必強行對標他人之選擇。很多選擇也無所謂絕對地好或絕對地壞。盡本分之外,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一些,也就足夠了。
撰稿 / 新京報評論員 王言虎
編輯 / 馬小龍
校對 / 李立軍